防治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
1、钉螺调查与钉螺控制。
2、人群病情调查人群化疗。
3、晚期病人调查与救治。
4、家畜查治和管理。
5、健康教育。
6、疫情监测与突发疫情应急处理。
具体应根据湖沼地区、水网地区、山丘地区的不同类型有所侧重。
治疗方法
治疗血吸虫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是吡喹酮等。只要去血防部门及时检查、治疗,血吸虫病就能治好。
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中通常含有血吸虫卵,而虫卵只有在水中才能孵化,所以要管好人畜粪便,安全放牧,避免粪便入水,防止血吸虫病传播。
钉螺是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因此消灭钉螺可以有效地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疫区群众要人人动手,多方配合,积极做好查螺灭螺工作。
血吸虫病预防措施
血吸虫病是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所以做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血吸虫疾病不要患上,因此了解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血吸虫疾病都并不是非常地了解,那么怎样预防血吸虫?预防血吸虫的知识有哪些?
1、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教育
加强社区,农村防治血吸虫病知识的教育工作;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开展预防血吸虫病活动;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制;普及预防血吸虫知识。
2、控制传染源
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血吸虫成的宿主。
3、中间宿主
钉螺是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禁食钉螺,尽可能消灭钉螺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改造生态环境和药物灭螺便是最有效的灭螺方法。
4、远离疫水
大人和小孩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需接触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例如: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等。避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5、粪便管理
开展普查普治血吸虫病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发现人和动物血吸虫感染者,对感染人群和牲畜的粪便进行管理,避免污染水源,保护水资源,改善用水环境和卫生。
6、饮食方面
不吃生水,不随便和生病的人和动物接触,不吃可能有血吸虫的食物。例如:感染后的猪肉、牛肉、螺肉等
7、临床表现
1.慢性血吸虫病:接触疫水1~2天后,可出现尾蚴性皮炎。—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
2.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之间。急性血吸虫病半数以上病人有腹痛、腹泻,10%病人有脓血便,腹泻次数不多,或长期持续,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少则数天,多者数月。腹泻多发生于与疫水接触后2个月之内。大便稀溏,水样;也有为痢疾样腹泻者,伴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和黏液。此外,尚有发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咳嗽、气喘及胸痛等肺部症状。
3.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即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
血吸虫病预防措施篇一
根据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固时因地制宜的血吸虫病防治方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查病治病:定期对接触疫水人员进行血吸虫病普查,发现感染者及时治疗。这项措施对于控制血吸虫病向慢性、晚期发展和控制传染源有重要意义。
预防性服药:在出现高频度、大面积接触疫水的情况下,对接触疫水的人员开展预防性服药,以减少“急感”的'发生。
改水改从厕:通过接用城镇自来水、改用井水或江、河、湖水消毒等方式,保证用水卫生安全,减少因生活用水引起的血吸虫感染;改用无害化厕所,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健康教育:通过印发宣传册、宣传画、播放光碟、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传播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个体防护:生产作业时,穿戴防护器具(高筒胶鞋、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涂擦防护药品(防蚴灵等),以减少、减轻感染。
查螺灭螺:在基层站点、施工点已易感染地带查螺灭螺,消除血吸虫病传播媒介。
血吸虫病预防措施篇二人们要预防血吸虫病的再次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不要触有血吸虫病的水源。
2. 积极治疗病人、病畜、减少传染源。
3. 消灭钉螺。
4. 管好水源,不喝生水。
本文来自作者[南烟靖易]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bdianzi.net/gb/191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南烟靖易”!
希望本篇文章《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防治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1、钉螺调查与钉螺控制。2、人群病情调查人群化疗。3、晚期病人调查与救治。4、家畜查治和管理。5、健康教育。6、疫情监测与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具体应根据湖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