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好处如下:
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幼儿园会开展食育课程,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这个课程中,可以激发起孩子对食材的认知兴趣。
让孩子从中了解一些食材和认识一些食材,最后让孩子自己制作成美食,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以及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食育课程的目标是在跨越生活、生命、生态的不同维度,获得和谐的情感和品质,如珍惜与不浪费、感恩与分享、和谐的生态和环保观念等。
食育课程简介:
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起源与发展: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目前上海市已将食育课在一些中小学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征定制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体现方面:
就日常饮食而言,孩子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已成为普遍现象。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众所周知,可是该怎样区分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如何在烹饪过程中保持维生素呢,以维生素C为例,并不是所有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
食育教育的目的意义
食育包含哪三个层次一是食养,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二是食知,提升科学饮食知识;三是食育,以食育人,塑造健全人格。
一、食养
饮食要定时,每次进食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吃饭过慢不能迁就,要及时撤食。进食要定点,最好在饭桌旁喂食,幼儿可与大人一起在桌上用餐。饮食要有一定的饱腹量,保证吃好正餐,不随意给零食、糖果。但在正餐间可给1次至2次点心。年龄小的给2次点心,2岁以上给1次。
二、食知
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除了烹调油和调味品,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三、食育
注重食育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对各地小吃及历史民俗文化的介绍,提高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每逢传统节日,学校会与家长积极配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开展食育文化的主题活动。
食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邻邦国家,日本,进行得如火如荼,从幼儿园到大学,都非常重视。食育教育的盛行,不只是形式,对孩子还有深远意义。“食育”让孩子了解不同食物中蕴含的不同营养,不只学习化学知识还学习到健康知识。进而意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育教育的目的意义在于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食育是饮食教育以及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各方面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促进孩子的健康,还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爱的能力等。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我国已有22个省份699个县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近10万所学校开餐,受益学生近2300万人。另有19个省份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覆盖学校近4万所,受益学生达1000余万人。
本文来自作者[曼柔]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bdianzi.net/gb/1507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曼柔”!
希望本篇文章《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好处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好处如下: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幼儿园会开展食育课程,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